找到相关内容414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的内涵及其实践

    心很强的人,他的面目往往是狰狞的,可怕的。一个人若秀安祥,也就没有了恨心,有这样四句话:面上真供养,口里嗔吐妙香,心内是净土,染是真常。学习禅宗还要去除愚痴。痴就是无明。佛教强调一切...的人会想到花前月下;有人会想到千江有水千江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;有人说:风月古今,情怀知浅深 …… 。世间是一个,而我们的情怀不一样,感想也就不一样。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来探讨。   第一、...

    湛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4451604.html
  • 六度与四摄

    仙人,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不但恨之心,反发愿成佛之后,先度此人(即阿若骄陈如尊者),乃为行忍辱之最佳榜样。忍辱有三种:(一)生忍。或称耐怨害忍。若众生以非理横加恶行于我,能逆来忍受,不生嗔恚,是名...梵语羼提,华言忍辱。忍辱能离嗔恚。菩   萨为度众生,忍受种种身心之苦,不生嗔脑之想。释尊因地作忍辱仙人,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不但恨之心,反发愿成佛之后,先度此人(即阿若骄陈如尊者),乃为行忍辱之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258269.html
  •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

    故。世尊,波罗密是般若波罗密。佛言:嗔恚不实故。  世尊,痴波罗密是般若波罗密。佛言:无明黑暗灭故。世  尊,烦恼波罗密是般若波罗密。佛言:分别忆想虚妄故。  世尊,众生波罗密是般若波罗密。...菩萨观知对于一切境界的执著只是从虚妄的忆想分别而生,不复起未来生死之业。菩萨观知一切法相不可得,则不复贪著于永恒的人生而受后有。二、集相。欲、痴都是显示集相。由于三毒便招集众苦。菩萨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269467.html
  • 赴国清寺寻访寒山、拾得遗踪

    去不生灭。”前四句在寒山寺印拾得诗(45),后四句在寒山寺印拾得诗(20)见到。在《国清寺志》第六章“历代名僧和住持”,第二节“唐代名僧”中,还录有拾得大士的诗偈一首:“即是戒,心净即出家。我性与尔合,一切法差。”在苏州寒山寺2003年印的《寒山子诗集》稍有差别,在此集中是拾得佚诗偈一首:“是持戒,心净是出家。我性与汝合,一切法差。”   寒山寺印《寒山子诗集》中,寒山子诗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181863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3)

    须要具足,三善根是‘贪、痴’。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贪、不、不痴,这才具足三善根。   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,佛为我们开示修净业的基础是‘三福’。《观经》讲的三福,第一福是‘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’。十善业后面的三条,意善就是贪、痴,就是三善根。所以,三善根也在三福中,你就知道很重要。没有三善根,经上所讲的‘善男子、善女人’,你就没有分。可见这个重要,一定要认真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790125.html
  • “戒”的随行

    叫“有覆记”,这种业不会招集引业,所召感的果是满业。另外,若将电视机打开来看,心念很明显的生起来了,看得很配自己胃口很欢喜,这是贪相应法;或者不配自己胃口就排拒它,那是相应法;痴是永远随转的。这个心念明显现起的贪相应、相应,以及心念似乎不现起的痴相应法(有覆记),都是轮回生死之不善业。   我们现在没感得恶果,觉得日子还过得满好,那是因为不懂。受了戒以后,就不一样了。例如还是坐在这里,...

    日常法师

    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81053219.html
  • 证严法师:做大地的园丁──环保地球

    那边做,那边做完换这边做,这是全球的慈济村,一步六脚印同步进行。   除了六大脚印外,现在又再推动一项“大地环保”。   做大地环保,必须从心做起,人人若能贪、、无疑、...rdquo;两首歌曲,是关于大地环保及心灵环保。   人心一旦被污染,就容易产生贪、、疑、慢、疑:这“五毒”在人与人之间造成许多问题。   人的贪念愈多,欲望就愈大。假如有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证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042511943.html
  • 谤法的过失

    语诸弟子,一切诸法淫欲相、嗔恚相、愚痴相,此诸法相即是诸法实相,所挂碍。以是方便,教诸弟子入一相智。时诸弟子,於诸人中,无悔,心不悔故,得生忍,得生忍故,得法忍,於实法中不动如山。胜意法师持戒清净...,只有经所有大班智达同意後,才能著书造论,以此来确保所造论典与佛法不相违背。而且,即使地上诸大菩萨也须借佛力说法,而完全凭自己说法的能力。历史上龙树菩萨等亲得佛的授记,显现了甚深的证悟、无碍的神通与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著

    |口业|诽谤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840478309.html
  • 亲身经历:诽谤法师的现世惨报

    恐怕谤僧有罪,心生大惭愧!有一天他问定西法师说:   “你们出家人也记仇吧?”   “不记仇!”定西法师很和霭很安慰他的样子说:“出家人冤亲平等,,过去释迦佛为歌利王割截身体,不但不记仇,并...有不合理的地方,多少要用命令式来决定。所以当时朱将军和张副司令官(召棠)对姜益亭说:   “你这样定价钱不成,现在还亏好几千块钱著落,款也不好筹,你把这个单子,按照工料的实际情形,从新改正一下……...

    倓虚法师

    |口业|诽谤|三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23202517648.html
  • 从庄子到禅宗对中国人生哲学的建构

    禅心一任娥眉妒,佛说原来怨是亲。烟蓑雨笠归去也,与人爱亦。”除了说理部分,清浅、妙曼、秀媚,禅的诗化,也给人以美的享受。事实上禅学一直陶冶着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,不再详述。 在《红楼梦》第91... “To be or not to be,That is a question.”这是莎士比亚《哈姆雷特》中的名言,可译作“生死事大”。对于个体而言,人生就意味着选择。古今中西不对生死问题...

    麻天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1039076.html